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LEMN)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援外地震台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程,为了及时总结台网建设经验,从该台网的布局、组网、设备配备、台网链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未来省域地震监测台网和新时代援外台网的建设积累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12.
摘要: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Landsat影像目视解译提取2000和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大陆岸线数据,从整体、洲际尺度、国家尺度、热点区域和港口城市5个空间尺度分析大陆岸线位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方面,2000-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岸线扩张和后退的比例(速度)分别约为8.21%(27 m·a-1)和6.42%(-22 m·a-1),陆地净增长954 km2,相当于整体向海扩张12 m;(2)洲际尺度,除南亚岸线后退比例高于扩张比例外,其他大洲岸线的扩张比例和强度均明显强于其后退的,其中,东南亚、西亚和南亚地区岸线扩张强度尤其剧烈,陆地增长显著;(3)国家层面,大陆岸线以扩张为主要特征;缅甸、越南、孟加拉国和阿联酋岸线扩张最为剧烈,陆地增长普遍超过100 km2;马来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卡塔尔岸线扩张也比较显著,陆地增长面积在30~60 km2之间;波黑和斯洛文尼亚岸线保持稳定,巴基斯坦岸线后退尤为严重;(4)岸线扩张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莫塔马湾、恒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肯帕德湾和阿联酋东中岸段等区域,岸线后退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卡其沼泽地区;(5)迪拜、多哈、海防和阿巴斯等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岸线扩张趋势和强度都比较明显,陆地增长显著。本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海岸带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3.
张量CSAMT有效观测区域模拟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标量CSAMT、垂直双偶极源CSAMT、三偶极源CSAMT等多分量响应式设计程序,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其十字型场源的X方向和Y方向电偶极子电磁场各分量的场值分布图,发现十字型观测区域中存在着分布零散且较广的弱区,有效观测区域较小,且对地形条件要求苛刻,不利于在山区等地形起伏复杂地区施工.在旋转三偶极装置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多偶极子源矢量合成测量方式,相比较十字型场源的施工方式而言,通过矢量合成多组的电偶极子,有利于实现全区无弱区观测,同时场源铺设简便对各种地形有着较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为张量可控源进一步的测量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14.
21世纪初, 在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本文称为“泛西南”)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加卸载响应比(以下简称LURR)异常, 根据LURR异常演化, 我们于2008年首次提出该地区正在孕育着“超大地震”。 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孕震积分It于2012年7月达到峰值。 根据LURR与量纲分析方法结合得到的预测地震时空强的新方法, 我们预测: 2015年7月前后(±25月), 在“泛西南”地区将发生8级左右“超大地震”。 我们在2014年参加的两次会议上交流了这一预测结果,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强震发生在预测范围内。 尼泊尔MS8.1地震后, “泛西南”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大尺度异常不仅没有消退, 反而更加增强。 It于2015年7月达到新峰值, 超过了尼泊尔地震前的水平, 因此, “泛西南”地区可能仍面临非常严重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615.
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LEMN)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援外地震台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程,为了及时总结台网建设经验,从该台网的布局、组网、设备配备、台网链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未来省域地震监测台网和新时代援外台网的建设积累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16.
辽东南地区中生代受到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且各具特色: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及较多的"S"型花岗岩为特征;②侏罗纪的早燕山运动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在辽南地区以形成线理走向为北西西向的推覆构造为特征;③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的晚燕山运动产生大量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左行走滑。上述三期构造运动对金矿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三个时期均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作用,金矿化的主要时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17.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矿业投资稳步增长。由于部分国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得投资活动常面临众多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矿业投资风险进行科学评价,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以国际投资风险一体化分析框架为基础,提出从社会一般环境与行业一般环境2个维度展开的矿业投资风险评价“四层次”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工具灰色关联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局稳定程度是影响矿业投资风险的首要因素,其次为外交关系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禀赋、对外单项投资和国民教育水平;以国别进行风险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为低风险国家,哈萨克斯坦、波兰等为中风险国家,巴基斯坦、伊朗等为高风险国家。  相似文献   
618.
遥感作为目前快速实现全球或大区域对地观测的最佳方法,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地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了遥感技术在伊朗北部土地利用分类与制图的流程和方法,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遥感分类方法和成果制图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标志,建立非接触的土地利用信息分类工作方法,保证了良好的工作精度。进行了伊朗北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的遥感制图,获取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为我国矿业企业与地质调查部门开展“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为开展境外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与制图工作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619.
土地覆盖变化影响局域的能源和水平衡,并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碳的净排放。基于欧空局气候变化倡议项目最新发布的1992年—2015年300 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本文分析了1992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2015年沿线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90.00×103 km2、57.97×103 km2和260.39×103 km2,森林、灌木、湿地和水体面积分别减少61.14×103 km2、34.22×103 km2、74.28×103 km2和44.41×103 km2。2000年—2015年与1992年—2000年相比,沿线土地覆盖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区域变化呈现了新的特征。东南亚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下降,森林面积减速上升,灌木面积减速下降明显;东亚区建设用地持续高速扩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森林面积减速明显下降,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中东欧区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下降,耕地面积减速上升;俄罗斯建设用地扩张持续缓慢,森林面积稳中有升,草地和灌木面积增速下降。分析进一步显示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是造成沿线国家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20.
基于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全球逐月降水与潜在蒸散发格点数据集,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采用改进的强度—面积—持续时间极端事件识别方法,对“一带一路”区域干旱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60—2016年“一带一路”区域呈现变干趋势,至1992年有所缓解,空间上显著干旱区域主要分布在沙特阿拉伯、伊朗、蒙古、中国等。(2)区域年均发生干旱事件89次,以持续1—2个月干旱事件为主,占总事件频次的82%;年均总影响面积约0.92×10^(8)km^(2),以持续3—5个月的干旱事件影响面积最大,约占年均总影响面积的44.8%;干旱事件最强中心强度均达到极端干旱强度。(3)持续3—5和6—8个月干旱事件频次、影响面积和事件最强中心强度均呈增加趋势,需引起重视。(4)区域干旱事件的人口暴露度多年均值为5.43亿人,不同持续时间干旱事件的人口暴露度均显著增加,尤其2000年以后,年均人口暴露度达7.88亿人,较多年均值高出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